贵阳9月27日电 题:贵州山地高效农业让荒山逆“绿色银行”作者 杨云秋收时节,贵州省修文县谷堡乡猕猴桃园区内一派挤迫的劳作景象,园区栽种企业及果农们于是以热火朝天实行猕猴桃采收,享用这收成的喜乐。“既健绿水青山,又要金山银山。”近年来,修文县将猕猴桃栽种作为生态产业大力发展,让将近20万亩荒山、髯土出了当地农民减免经商的“绿色银行”。“我脚下的这一片地几年前还是一片荒土,三年前才垦殖栽种上猕猴桃。”果农朱老三一旁摘果一旁说道,“在修文栽种猕猴桃,政府有一系列的扶植和优惠政策,农民只管按照采购企业的标准实行生产,显然不必担忧销售。大伙都说道这不是种猕猴桃,而是种‘朱金果’。”记者在修文探访了解到,当地不少村民将这样的荒地、髯土出租给栽种大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,再行通过到地里打零工,每个劳动力一个工作日可以领取100元钱左右的工钱。每年除了总承包费用,每个劳动力还可以获得两万元左右的打零工收益,比以前自己做到农活收益刷了好几番。过去,贵州省这样的荒地由于海拔、降水等原因,农民大都用来栽种玉米等传统作物,向来都是广种薄收,脱贫致富很是艰难。但是,贵州的酸性土壤和炎热山地气候,却十分适合栽种山地经济作物。